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已归档)鼓岭科学会议 > 历次会议 > 第十一次会议 > 会议综述

精准医疗新进展及智能医疗设备产业化发展——第11次鼓岭科学会议综述

发布时间:2016-10-17 15:41    字体显示:   默认   阅读:{{ pvCount }} 次

    精准医学由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两方面组成,现已成为国际上医学领域研究热点,代表了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2015年11月7日,由福建省科技厅牵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和古田县政府联合举办的以“精准医疗新进展及智能医疗设备产业化发展”为主题的第11次鼓岭科学会议在宁德市古田县召开。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福建省病理学会、国药集团国药基因精准医疗有限公司等单位专家分别做了主题报告。来自我省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台湾工业研究院等的专家代表60多位,列席会议代表40多位,分别就精准医疗新进展及智能医疗设备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会议是鼓岭科学会议创办以来首次在基层县(市、区)召开,也是鼓岭科学会议专业学术会议研讨和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体现了鼓岭科学会议“科技创新、驱动经济、服务民生”的宗旨。 

    一、把握发展趋势,推进精准医学发展 

  精准医疗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并为病人量身设计出最佳个性化的预防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目的。精准医疗开启医疗新时代,将从根本上缓解以群体为诊疗对象的现今医学模式导致的患者损伤及医疗资源巨大浪费。 

   美国医学界在2011年首次提出了“精准医学”的概念,2015年1月20日奥巴马在美国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并计划在2016年财政拨付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5亿美元用于资助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发展。 

   中国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关注精准医学,2006年首先提出了精准外科的概念,得到了国内、国际医学界的认可后被引用到肿瘤放疗、妇科等医学领域。2015年3月11日科技部组织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战略专家组负责人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院士,会议建议国家在今明两年启动精准医疗计划,并敲定在2030年前中国精准医疗将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支付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 

   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科技部于4月15日组织了生物医药、生物信息大数据和临床医学等专业领域的30余位专家,以及中国科学院、总后卫生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的领导,共同研讨精准医学研究计划的实施原则、目标及重点内容,谋划我国医学发展战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对此进行了专门指示。2015年5月15~17日在上海好望角大饭店召开以“精准医学与医疗器械产学研用”为主题的第528次香山学术会议研讨会,多名跨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 

发展精准医学是我国的战略性需求,第11次鼓岭科学会议针对如何实施我省精准医学技术产业化的战略构想、实现路径、制度设计、政策保障等问题深入探讨,为保证我省精准医学科技发展和提升我省生物医药行业综合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 

   二、注重大数据整合,加强基础研究 

  建立大数据研究是精准医疗的前提。通过整合大数据科学、多层次组学、生物信息学、互联网等前沿技术,开展“精准医学”研究,已成为国际趋势。通过建立 健康人体和疾病群体的数据库获得分子水平的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大数据的集成分析,得到哪些是致病因素,哪些是危险因素,可以找到疾病的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及预测疾病的预后。另外还可找到一些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的靶点,根据靶点进行药物设计,从而实现精准诊断和治疗。 

  找准精准医疗突破口。目前精准T细胞免疫诊疗 (Precision T Cell Immune Theranostics, PTI-TDx) 系统已经运用于恶性实体肿瘤。该系统就是全程结合 1)新代基因测序技术NGS (国内自主研发技术加上国人高发癌种特異性基因群) 2)高分辨率影像医学与 3)临床医师会诊,经过精准诱导与质控后扩增针对原发与转移肿瘤抗原的自体T细胞治疗是提高肿瘤病人生存期与生活质量最有效的绿色自体疗法。 

相对于其他精准医学治疗方式,精准T细胞免疫诊疗具有较独特的优势,开发周期较短、投入较低的优势(免疫细胞来源于患者自体,作为一种“活的药物”,具有自主性与自我适应能力),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与市场,最有望成为中国肿瘤精准医学治疗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加强此方面的基础研究势在必行。 

   三、抓住机遇,迎接精准医学产业的春天 

精准医学的产业主要集中高端智能医疗设备的研发与制造、第三方测序服务、生物信息分析服务、生物大数据云计算、个性化治疗、药物开发等。 

以基因测序为例,未来精准医疗将在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迎来黄金发展期。如无创产前基因筛查为例,我国每年的新生儿数量约1600 万,按10%的市场渗透率,3500 元/人次计算,市场空间约56 亿元/年。 

精准的诊断和治疗都离不开高端智能的医疗设备。如肿瘤的精准放疗、精准外科、精准免疫、精准分子靶向、精准综合化疗、罕见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都离不开高端医疗设备的研发与运用,特别是高精度测量技术和高灵敏度医疗检测设备以及精准的外科治疗设备。 

特别是在精准外科治疗领域,根据微/无创治疗、精确治疗以及智能化、个性化等新的治疗技术发展趋势,国家将重点研制全自动高通量生化分析仪等体外诊断系统与试剂,研制影像导航辅助治疗系统、实时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系统等先进治疗装备,重点突破精准定位与导航技术,发展手术机器人等精准微创外科产品,着力突破高端装备及核心部件国产化的瓶颈问题,实现高端主流装备、核心部件及医用高值材料等产品的自主制造,打破进口垄断,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产业竞争力,切实改变高性能治疗产品被国外垄断、治疗费用高的现状。总之,精准医学对医疗设备的新需求,将催生我国快速、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新一代医疗设备的自主研发,高端诊疗技术产业链有望逐步形成。这对我省医疗器械的转型发展是个良好的契机。 

    四、我省精准医学研究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联合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以及福州大学等相关实验室已经就精准医学的基础研究和医疗诊疗技术进行很好的前期合作。福州大学生物医学仪器研究所和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建立通畅的交流渠道。厦门大学药学院,在精准医疗研究、创新靶点药物研发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拥有一支相应的领军人才队伍。而国药集团也成立了国药基因精准医疗有限公司,联合海峡两岸相关企业和专家对进行了密切合作。福建省医疗器械协会组织相关医疗企业积极进军精准医疗领域。 

   五、会议共识与专家建议 

精准医学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抢占未来国际科技经济战略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其产业前景广阔,值得我省大力发展,现发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设立福建省的精准医学研究工作专项。为配合国家部署的精准医学发展规划,建议省政府从决策层面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强化部门协调,抢抓机遇、尽早谋划、统筹组织实施,深入研究精准医学发展内涵与趋势,做好与其他科技计划的分工衔接,建立优势集成的协同创新机制。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研究,研究和制定促进我省精准医学研究深入开展的相关管理办法,完善与国家科技部、卫计委等国家相关部门的上下联动运作机制,推进我省的精准医学研究建设工作。建议充分利用我省已经具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和资源数据优势,将精准医学列入我省的十三规划,组织实施“福建精准医学”科技重点专项,研讨我省精准医学研究的重点与方向,特别支持大数据建设,精准T细胞免疫诊疗系统建设以及相关高端智能医疗设备,如精准外科设备的研发制造。 

  (二)加快培养一支国家级精准医学研究团队。培育一批专业化、高水平的精准医学研究人才队伍,是有效实现精准医学研究的重要保障。建议我省精准医学研究工作把培养和遴选一批国家级精准医学研究队伍作为重点,成立一个专家组或者委员会,加大科研专项投入,以国务院科技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培养几个精准医学创新团队。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千人计划”或者“万人计划”加大先进技术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我省的精准医学研究国际化水平。 

  (三)培养几个精准医学研究基地。以实施国务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契机,积极响应国务院鼓励“双创”工作的精神,推进精准医学研究工作与研发活动流程融合。进一步明确服务方向,把精准医学研究、解决医疗难题和促进形成科技成果作为主攻方向,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建立精准医疗的创新诊疗技术与药物研究转化平台。建议省政府或者主管部门在已经有意愿或者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医院,如福州总医院等省内各大医院建立省级示范的精准医学团队,精准医学研究实验室、基地或技术研发平台,并在相应有意愿或者有条件的地区,如古田县,设立精准医学产业园,出台相应措施,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定促进联盟发展的措施,促进产学研的对接,鼓励从事精准医学研究的双创人才在该基地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承接省内外科研成果的孵化和落地。 

附件下载

相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