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足不出户,也能养好鸡、卖好蛋。”当记者来到福清市镜洋镇见到福建光阳蛋业创始人余劼时,他正在用App查看渔溪蛋鸡场的养殖情况。“现在离开手机就不会养鸡了。”余劼笑着说。
从早期改变咸鸭蛋的腌制顺序,到开发出全球首台商用蛋鸡养殖机器人,历经30年,余劼执着创新创造,变着法子“鼓捣”蛋品,致力引领蛋品产业走上数智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20世纪90年代,改革浪潮风起云涌,年轻的余劼离开国企,创办光阳蛋业。创办初期,咸鸭蛋还是沿用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水缸土法腌制。当时,生咸蛋出口都是先在工厂腌熟后再装船,这种方式不但成本高,在运输过程中还会影响咸鸭蛋的品质。
“何不就在船上腌制咸鸭蛋?”余劼把鲜鸭蛋加盐、加水后直接包装出口,利用海运的路上时间完成腌制,这样客户收到产品时,就是“新鲜出炉”的咸鸭蛋。这个顺序上的创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带动公司成为蛋制品出口北美全国第一。
2012年,物联网建设大行其道。光阳蛋业紧跟潮流,成为国内较早研究开发应用蛋鸡物联网的企业,并于2014年初步建立养殖基地物联网平台,余劼希望通过物联网的加持提升蛋品生产效率,但这一次创新却让他陷入窘境。
“我们有大屏幕、有数据,但是没有用处。它只是一个花架子,虽然好看,但对蛋品生产没有任何帮助,我就把它停了。”
2018年,光阳蛋业承担起国家数字农业试点项目的重任,重启数字化建设道路。经过与开发团队的反复探索,光阳蛋业构建了一套数字化养殖系统。蛋鸡养殖由此实现全流程高度数字化:自动采集环境数据、自动化环境控制、自动化精准饲喂、自动清粪、疫病监测与预警、自动集蛋与包装……
2021年6月1日,全球首台商用蛋鸡养殖机器人“木鸡郎4”在光阳蛋业渔溪蛋鸡养殖场下地运行,开启了蛋鸡机器人养殖新时代。
“木鸡郎”经过大数据洗礼后,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个半小时便能完成一栋鸡舍巡检,并精准定位死鸡,识别率达99%。不仅如此,它还能“揪”病鸡、弱鸡、低产鸡、绝产鸡。这些吃粮不下蛋或者下蛋少的鸡被及时淘汰后,能够节约不少饲料成本。养10万羽鸡,每年就能省下20万元饲料钱。
如今,一名饲养员在“木鸡郎”的协助下,能管理15万羽蛋鸡,还能将鸡舍的影像、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实时反馈到后台。一旦数值出现异常,设备就会自动启动,将环境调整到正常状态。
“全国有60多家大型养殖场在使用‘木鸡郎’。”余劼话里掩不住的骄傲。现在,在渔溪养殖场蛋鸡存栏量达60万羽,年产鸡蛋1亿多枚。
经过持续30年的深耕勤种,光阳蛋业承担了“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福州综合试验站”项目,建立了国家蛋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和院士工作站,专注于蛋品加工和装备、蛋鸭笼养和育种等研究,木鸡郎智能产业学院为中国蛋禽养殖产业培育了大量新型职业技术人才,助力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7月7日 记者 陈欣妍 杨鹏 李少珍 通讯员 郑瑞芳 毛晨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