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077号建议的协办意见
来源:福建省科技厅 时间:2019-04-03 08:42

省工信厅

 《关于对标深圳做优做大我省实体经济的政策建议》(第1077号)收悉,我单位的办理意见如下:

 近年来,省科技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有关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决策要求,注重借鉴北上广深等兄弟省市先进做法,通过强主体、搭平台、抓改革等综合举措,科技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振兴实体经济,为建设新福建和创新型省份提供科技支撑。

一、关于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情况

研发投入是企业创新基本要素。近年来,省科技厅通过完善研发投入政策体系,扎实推进政策落实,持续推进我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抓好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政策宣传辅导和督促落实。落实《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实施办法》,简化企业申领补助审核流程,2018年核定获补助企业1242家、预补助企业394家,省市县三级补助金额8亿元,放大企业研发投入185亿元。全省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132.5亿元,比增54.4%,惠及企业4279家,比增74.4%另一方面,促进研发投入快速增长。把研发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 进一步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着力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根据国家科技部、国家统计局通报,2017年我省R&D经费投入总额达到543.1亿元,同比增长19.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2个百分点,总量全国排名第12位,比上年前进1位,占GDP比重由1.59%提高至1.69%

下阶段,我厅将切实抓好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七条措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政策实施,用好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研发投入奖励等创新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一是建立创新激励与企业产值、研发投入等生产经营情况相挂钩机制。对高研发投入企业,在享受研发经费分段补助政策基础上,按其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超出上一年度的增量部分,再给予10%比例的绩效奖励。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政策措施宣传,增强研发投入激励政策的知晓度,提高企业研发投入与申报补助积极性。加强政策辅导培训,引导企业规范建立研发经费支出科目,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切实提升创新获得感。三是深入调研,做好服务。对研发投入下滑明显的大型企业、高研发投入企业,重点服务,重点跟踪,精准帮扶,及时帮助解决加大研发投入过程遇到的困难。各级科技部门要加强调研,深入了解情况,主动协调相关部门,积极解决政策落实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多种举措,促进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力争全省R&D投入增长22%以上,为实现“十三五”末R&D投入强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助力实体经济情况

 近年来,省科技厅紧密结合我省产业发展需求,启动实施15个科技重大专项专题,一批科技项目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加快推动产业技术优化升级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新能源领域,支持以宁德时代新能源为龙头,加强创新链精准攻关,研发出电池快充、300WH\KG的高能量电芯、1500次超长循环寿命等领先技术。福建杉杉科技负极材料技术居全国第二位,宁德卓高隔膜技术全球领先。人工智能领域,布局形成福州、厦门软件园等重点产业园区, 加快人工智能学院、学科和平台建设,组建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智能边缘计算终端、新一代物联网网关、机器视觉和智能制造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目前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技术等部分关键性技术国内领先。新材料领域,支持厦门大学承担石墨烯科技重大专项,在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取得进展。支持华侨大学建设石墨烯粉体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石墨烯EVA鞋材改性、石墨烯ABS表面电镀处理等方面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支持福建捷联电子、福州瑞芯微电子、星网锐捷等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攻克了超高分辨率与显示系统集成、SOC芯片低功耗与视频解码算法设计、多维安全措施等系列核心关键技术。高端装备领域,福建物构所突破了短脉冲非线性效应压制、激光脉冲波形智能补偿等多项关键技术,首次实现对MOPA激光器输出波形的动态补偿。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研发的超精密非球面成型磨床、大口径五轴数控气囊抛光机等高端装备属首台套设备。

    下阶段,我厅将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制造和新能源等领域,加强物联网智能芯片、新一代面板显示、区块链应用和超薄玻璃等重点关键技术攻关,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联动发展,提升科技创新高质量供给能力。

在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上,人工智能领域,完善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政策规划,开展智能边缘计算终端、新一代物联网网关、机器视觉和智能制造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发展,在智能工厂、智能立交、智能医疗、智慧城市和智能金融等行业深度融合及示范应用。高端制造领域,持续支持基础制造工艺技术与基础零部件、智能制造产品及系统、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和产业化。新材料领域,推动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复合锂电材料和柔性电磁屏蔽材料等高端产品研发,提升石墨烯改性反腐涂料、功能鞋材、润滑添加剂的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水平,推动氟化工等高分子材料向精细化发展。新能源领域,加强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BMS管理系统等创新链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推动大功率、高能量、高可靠的新一代锂电池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完善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推进传统产业“智造”工程,加速人工智能在传统产业示范应用,加快传统制造产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鼓励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在传统产品中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健康、体验等新元素,发展智慧化、绿色化、健康化的新业态。在轻工、纺织鞋服、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领域,推广生产线重构与动态智能调度、生产装备智能物联与云化数据采集、多维人机物协同等技术,加快相关行业成套设备与生产系统智能化改造。利用先进技术和商业模式,推进机械、鞋服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三、关于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情况

    近年来,省科技厅通过大力推进福厦泉自创区带动高新区、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双创平台等综合举措,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着力为重大平台、高端科研人才和科技领军企业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一是发挥福厦泉自创区示范作用,创新改革先行效应彰显。两批创新政策举措已在全省推广,收到较好成效。一些政策举措被审计署广州办作为典型案例予以肯定。福州片区在国内率先出台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厦门片区科易网“互联网+技术转移”新模式已在全国复制推广,泉州片区引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共建泉州半导体高新区目前,全省约84%的高新技术企业、69%的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和71%的新型研发机构在福厦泉成长。同时,各市积极与福厦泉三市开展创新合作和资源对接,共享自创区建设发展红利。全省国家高新区在全国排名稳步提升,厦门高新区跃升到全国第15位。2018年,全省7个国家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预计8137亿元、增长9.7%

二是双创平台向专业化发展,为培育科技企业提供良好平台。依托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发展创新工场、创客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等新型孵化模式,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流程创新创业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备案科技企业孵化器171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5家。全省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52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215家。

三是高水平研发平台加快建设。制定出台《福建省高水平科技研发创新平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新资助设立宁德时代新能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发中心等4家引进重大研发机构,立项建设福建省新药研发中心、康复产业研究院、肿瘤精准医疗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在设区市启动建设9个产业技术研究院,111个国家级和省级科技研发创新平台获得补助5412万元。建设和发展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0海西研究院三期工程进展良好,海西院厦门稀土所和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的台商和晋江两个园区已投入使用。

下阶段,省科技厅将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平台管理创新体系,着力为孵化科技型企业和扶持壮大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是推动“双创”支撑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充分利用老厂房、旧仓库、存量商务楼宇和传统文化街区,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的创新孵化载体,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孵化链条。引进国内外知名创新创业服务机构,鼓励具备一定科研基础的市场主体,立足区域优势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

二是着力打造重大创新平台。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和关键技术研发,推动谋划、生成、落地、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提高创新资源集聚的强度。加快推进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三期)、厦门大学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和福建省新药研发中心、康复产业研究院等重点工程建设。做大做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泉州装备研究所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智能物流产业研究院。支持建设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厦门大学能源材料中心。

三是进一步发挥福厦泉示范引领作用。紧扣机制活要求,围绕国务院赋予的七大改革任务,用好“先行先试”金字招牌,不断创造新做法和新经验,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具备条件的在全省复制推广,密切跟踪已推广政策的实施成效。推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带动效应明显的园区、平台和项目,有效提升自创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省内其他高新区主动对接自创区,把国家高新区作为自创区建设的主阵地,着力增强核心载体功能。支持福州、厦门、泉州打造创新发展“引领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科技城,吸引名校名所名企聚集,推动形成福厦泉科技创新走廊

 四、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情况

 针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难的重点环节,省科技厅着力构建以“用”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重点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2018年通过举办闽粤科技合作项目成果推介对接会、军民融合项目成果推介、中科院氟化工和新材料技术对接等形式多样的对接活动22场,促成一批项目和平台落地。组团参加第二十届深圳高交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18项。继续推动院省合作,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福建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6个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签约落地,立项支持福建省企业和中科院研究所合作项目28项。开展第二批省级技术转移机构评估命名工作,14家省级技术转移机构评估命名。2018年,我省认定登记技术合同7753项,成交金额110.9亿元,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三年突破百亿大关。

    下阶段,我厅将重点推进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出台《福建省科技成果评价指导意见》,深入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基本实现以标准化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新模式。依托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基地+教材+师资+管理”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制定《福建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后补助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扶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展。培育和建设一批国家和省技术转移机构,健全区域技术转移体系。落实中科院与福建省新一轮深化科技合作协议,扩大福建省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STS)计划资金规模及项目实施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STS服务网络,打造促进中科院优质科技成果在我省转移转化的长效机制。同时,扩大科技创新开放合作。进一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创新驱动发展试验,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着力推动闽台科技合作,进一步发挥“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作用,推进闽台融合创新、协同发展,鼓励两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共同在闽设立合作研发机构。深化闽港澳合作,重点推动福厦泉自创区与香港科技园区合作交流,共同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增进与广东、上海等发达省市的创新合作,建立科技项目联动机制,构筑福建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优势互补、紧密协作、相互支持、联动发展的科技创新合作大通道。继续发挥鼓岭科学会议品牌效应。

五、关于促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有关情况

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的点火器。近年来,省科技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发展科技金融政策,立足产业和企业创新需求,先后出台发展科技保险、科技创投和科技风险补偿等政策,支持中小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如2018年我厅出台了《福建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方案》,每年设立2亿元专项补偿资金,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风险补偿和增信支持。支持6家银行设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贷专营机构,累计为1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11多亿元。开展科技与保险结合,发放科技保险补贴2100多万元,400多家次高新技术企业获得300多亿元风险保障。生物医药创投基金投资8家企业1.9亿元。这些都为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贵”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阶段,我厅将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扣人工智能、石墨烯、生物制药、工业互联网和高端制造等重点产业和科技创新需求,进一步落实《福建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方案(试行)》,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原则,通过“银政保”“银政”两种模式,为全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风险补偿和增信支持。继续推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无抵押贷款,组织筹建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创投基金,推动我省科技型企业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增强科技型企业融资能力。鼓励各类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机构,投资科技型企业。搭建福建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实现“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与“科技型企业”两端无缝连接。继续支持福州市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发挥示范效应。

    六、关于建设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有关情况

    近年,省科技厅在学习借鉴深圳、江苏等地建设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经验和模式基础上,在省领导重视推动下,2016年制定出台了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支持建设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专项政策,该项工作自20169月启动第一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评估工作以来,目前已评价命名三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0家,其中事业类9家,民办非企业类4家,企业类57家,占到80%以上,充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政策导向。今年2月已启动第四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申报工作。据统计,7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近三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9.41%;博士与高级职称人员占研发人员比例为13.14%,高层次人才98名;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2016个,SCI和核心论文213篇;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地方标准126个;获得检测资质48项。

同时,开展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后补助工作。2018先后立项支持两批次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后补助项目39个,下达经费3286.5336万元。其中:20186月已立项支持第一批次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非财政资金购买科研仪器设备软件后补助项目20个,下达补助资金1367.276万元。11月立项支持第二批次后补助项目19个,下达补助资金1916.2576万元。通过建设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激发了科研人员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转化一批科技成果,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下阶段,我厅将加快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机制创新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在抓增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质效的提升,下大力气培育发展一批体制机制更活、研发能力更强、示范效应更明显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落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政策措施,推动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七、关于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情况  

    近年来,省科技厅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政策部署,着力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改革科技奖励制度,简化提名推荐程序。组织开展2017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评选,190项成果获奖。2018年,全省共有43人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8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5人,有10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入选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截至目前,我省共有98人、12个团队和3个基地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83人入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万人计划”。  

 下阶段,我厅将重点深入推进人才评价改革,完善以“用”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以产业招揽人才、以人才引进项目、以项目对接人才。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创新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大对重大科技贡献人员、优秀创新团队和青年人才的激励,落实科技人员职称评价改革政策,壮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队伍,夯实我省科技人才的厚度。启动“创业之星”“创新之星”支持项目,每年遴选20个省级“创业之星”和“创新之星”。推进实施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完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开展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加强引才引智项目建设,引进一批国(境)外专家、领军人才,鼓励龙头企业、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推荐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项目。加强与海外机构合作,拓宽引才引智渠道。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培训管理,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素质能力。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加强公民科学素质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公共科普服务能力。

 

领导署名:陈秋立  

联系人:叶碧海

联系电话:0591-87881151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2019321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