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
林孝发代表提出的《关于建设省级家居产业数字化平台的建议》(第1493号)已收悉,我单位的办理意见如下:
一、关于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建议
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研发投入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抓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作了政策安排与制度部署。我厅认真贯彻上级要求,着力抓好企业研发分段补助、研发加计扣除、高企所得税减免和科技贷等一系列正向激励机制与举措,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大力实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落补助政策,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已累计核定补助企业9021家,省市县三级已累计下达结算资金43.74亿元(省级13.41亿元)。积极推动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累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300.6亿,比增28%。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充分发挥6亿元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作用。截止目前,已与省内16家金融机构开展“科技贷”企业3611余家。其中:2021年已发放贷款金额54.7亿元、服务科技型企业879家。我省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投入总量和结构都在持续向好增长,企业的创新意愿和能力也在逐年稳步得到提升。
下阶段,省科技厅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好正向激励机制、企业研发分段补助、加计扣除等创新激励政策,进一步做好新入规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的入库纳统工作,加强政策的宣传辅导,指导科技型企业进一步做好研发支出的归集工,持续激励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一个结构更加合理、机制更加有效的多元化激励投入体系。推动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及时足额兑现各级奖补资金,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产业基金、风险投资资金、金融资本的杠杆作用,促进银企联动、投贷结合,推进各类财政性引导基金联合社会资本,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型企业的投资力度,最大限度地扩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引导各类金融资本和基金优先支持研发投入强度高的企业,加强科技信贷等科技金融的有效供给。
二、关于强化高端人才赋能的建议
近年我厅围绕大院大所缺乏、科技领军人才引留难和企业科技人才不足、基础条件较弱等痛点需求和企业呼声,注重创新机制方法,加强创新政策、平台、人才等要素有效供给,支持我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是采取多种方式建设高新水平创新平台。采取学校(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合作、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等方式,2018年我省建设光电信息、能源材料、化学工程、能源器件首批4家创新实验室,2021年新建生物制品、柔性电子2家省创新实验室,目前正在筹建海洋领域和集成电路省创新实验室。同时,支持星网锐捷、福耀玻璃、福光股份和新大陆等一批龙头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二是注重主动对接高端创新资源。通过完善省部、省院会商共建工作机制,推动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三期、机械科学总院海西分院、泉州装备研究所等一批国字号研究机构在闽落地建设,为我省中小企业和产业创新的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设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三是注重支持企业引聚人才。共获中组部、科技部(国家外专局)批准立项国家外国专家项目87项,全省审批引进外国人才4768人次。认定高层次人才110人。进一步扩大工业领域科技特派员选认比例,选认省级科技特派员2319名、团队科技特派员1167个,构建“互联网+”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
下阶段,我厅将重点抓好几项工作:一是持续引建高水平创新平台。进一步放权赋能、松绑除障,以更加灵活机制建好8家省创新实验室,形成体系化布局。持续推进和完善省部、省院会商共建工作机制,争取在闽布局建设一批大项目、大平台和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研设施。加快梳理与我省产业、科技投入、基础研究相关的全国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厅领导带头招引科创平台工作方案,近期分赴兄弟省市,力争引进落地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补齐我省科创平台短板。二是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在先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组建一批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创新联合体。完善省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机制,重点推进各类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创新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落实科技创新券等奖励政策。三是加强科技人才服务培育。梳理汇总现有的省创新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平台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创新高层次创新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深入实施“八闽英才”培育工程,组织遴选“创业之星”“创新之星”人才,千方百计培引一批“高精尖”短缺人才和工匠型人才。全产业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更多科技特派员服务第二、三产业。
领导署名:陈秋立
联 系 人:赵中川
联系电话:0591-87883286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2022年3月14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