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当前,泉州正从“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对于先进制造业而言,最关键、最积极的因素是人才。
如何把人才资源“关键变量”转化为形成发展先进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近年来,泉州市以先进制造业人才平台建设为主攻方向,不断提升人才工作的效能,推动人才资源“关键变量”转化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真正实现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助力泉州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制造业人才总量95.3万名,建成制造业人才平台346家,布局各类创新创业综合体282个,实施制造业科创项目197项,培育制造业服务机构338家。
搭台
打造高端创新资源“新高地”
作为制造业大市,泉州工业增加值占到全省三分之一、位居全国前十,2024年度入选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制造业成为该市吸引和集聚各类人才的主阵地。
2022年6月,市委出台《关于建设“五个一百”先进制造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施方案》,提出用3年时间打造百万高素质制造业人才大军、建成百家高能级制造业人才平台、做强百个高产能制造业创新综合体、实施百个高质量制造业科创项目、培育百家高水平制造业服务机构等“五个一百”任务措施。
如何积极构建人才创新平台体系?近年来,泉州通过引进、合作、培育等各种方式,集聚催生了一批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全市共有大院大所3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7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01家,有力推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泉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大院大所,依靠其科研能力、人才优势,瞄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重大科学问题等积极开展研发攻关,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一批标杆性成果,发挥创新“主力军”作用。比如,清源创新实验室鲍晓军教授团队研发的“催化裂化汽油超深度加氢脱硫”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不止于此,泉州还通过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人才和创新要素入园,有力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泉州已实施100个市级园区项目。
“围绕筑巢引凤,我们持续完善园区配套。”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职住平衡,10%空间配套餐饮、宿舍、商超等生活设施,20%空间配套研发设计、中试孵化等生产服务,30%配套吃住行、教育医疗、文体娱乐等;坚持产城联动,推动工业建筑风貌与城市风貌相协调,营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
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就是典型案例之一,其致力于打造最美生活空间,让广大科技人才尽享美好生活。目前,园区就业人数超3800人,明年预计达1万人。
聚才
打造优秀人才团队“聚集区”
近年来,泉州依托大院大所,积极引进、培养、聚集人才,打造优秀人才团队“聚集区”。
作为一名“新泉州人”,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梁培栋博士从哈尔滨来到泉州,看中的是这里的产业和平台优势,是泉州加大高端人才引进、打造聚才用才高地的有力见证。
在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像梁培栋这样的优秀人才不在少数,该研究院现已组建一支130多人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其中博士6人、高级职称11人、省市高层次人才34人。多年来,梁培栋带领技术团队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围绕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机器人两大研发方向,不断攻克技术难题,打破技术壁垒,为泉州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把镜头聚焦到晋江。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通过“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工程师梯队+国内外特聘专家+博士后+研究生”的团队建设模式,从德国、英国、法国一流工科院校和清华、北大等国内知名院校引进学科带头人及骨干人才450余人,其中博硕人才(含培育)占比超80%,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2人、福建省“百人计划”等省级人才计划46人,自主申请并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培养点”“电子信息工程硕士培养点”,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拥有自主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和优势。
泉州还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留泉就业创业。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泉州每年设立300万元专项资金,评选高校‘留才奖’,推动高校引导毕业生留泉就业创业。同时,开展‘市长送岗留才进校园’、高校访企拓岗、扬帆计划等。”
赋能
打造技术成果转化“活水源”
走进位于南安市的九牧集团全球首个“绿色黑灯工厂”,上千平方米的厂房中遍布各类机器人和数控大屏,接入5G网络的自动导引运输车满载生产物料灵活穿梭,一个个马桶被机械手臂高高抬起并打包,生产线实现24小时不停歇……
“这个工厂可实现365天无人关灯生产,机器人每5分钟就可以做出一套智能马桶。”九牧集团智慧制造业研发院院长林开雄介绍,“绿色黑灯灯塔工厂”每年可产400万套智能马桶,生产效率复合提升35%左右、管理效率提升20%、人工成本节省20%以上、能源用量减少7%以上、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15天。
九牧集团数字化转型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以强大的人才团队作为支撑,持续创新和自主研发的结果。作为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福建省企事业单位人才高地、泉州市首批高层次人才自主评价试点示范企业,九牧集团有南安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38人,研发设计团队超5000人,累计专利达20000多项,平均每天5项专利问世。
如何更加有力推进先进制造业人才集聚平台建设,推动重点产业链平台提升和项目转化?
服务企业创新上,各院所通过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诊断、技术咨询等服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降低企业研发风险和成本,增强企业研发能力。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举办5场大院大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场活动,推动科研院所服务企业782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84项,与企业合作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24项。
技术成果供给上,各院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通过技术和专利许可、转让、科技入股等方式,推动先进成果源源不断进入产业化、商业化应用。其中,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研制的“制鞋智能成型自动化生产线”在泉州本地落地转化后,获批福建省首台套重大装备,累计完成20多条生产线的推广应用,进入耐克、安踏等供应链体系,每条生产线每年产能150万双,可节省人工成本120万元。
“建设好先进制造业人才集聚平台,既是形势所趋,更是发展所需!”泉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泉州将在抓实自主培养、提升载体能级、促进创新转化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我市先进制造业人才集聚平台建设方案,助推重点产业链人才集聚、平台提升和项目转化,为先进制造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