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集成创新
来源:成果转化处、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时间:2018-10-17 15:30

  为了解决福建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高猕猴桃种质效益,项目组在福建省猕猴桃种质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猕猴桃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集成创新等工作。经过多年的系统研究,在猕猴桃种质资源征集保存与资源圃建设、新品种引进与评价、山区猕猴桃生态果园建设、猕猴桃采后品质与软化机制、猕猴桃产业化集成开发与科技推广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项目研究成果积极推动了福建省猕猴桃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产业品种结构更新,极大提升了山区猕猴桃种植效益,进一步延伸猕猴桃产业链和提高猕猴桃栽培附加价值,同时为后续猕猴桃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机理阐释提供了科学基础,项目研究具有积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项目组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如下:

  一、猕猴桃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资源圃建设技术规程

  1.项目组对福建省地方特色猕猴桃野生种质和优良株系进行调查和收集,建立了富有福建特色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同时保存了我国猕猴桃主产区贵州、陕西、湖北和河南等地的重要猕猴桃品种,资源圃拥有资源102份(其中福建省地方特色种质资源20份),并对部分种质资源进行鉴定;

  2.建立和优化了猕猴桃种质资源离体保存体系,对猕猴桃核心种质进行备份保存;

  3.制定了福建省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建设技术规程。

  二、猕猴桃新品种选育与主要生物学特性评价

  1.开展猕猴桃在福建省引种适应性观察和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从国内外引进26个猕猴桃品种,对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经济性状、抗逆性和耐贮性等主要性状进行评价,筛选出金艳、金魁、徐香、东红、黄金果等5个在适合福建省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

  2.经区域试验,引进的金艳和金魁猕猴桃通过福建省林木良种审定:该品种适应性广,适宜在排灌方便、土壤微酸性的福建省闽西、闽北与闽东地区推广种植;

  三、山区猕猴桃生态果园建设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福建省山地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推广山区生态果园栽培技术:

  1.采用空间利用率高、采光性好且适宜山区地形的V型栽培架提高猕猴桃产量;

  2.充分利用猕猴桃树干纵向深裂纹结构和茂盛枝叶通过仿生栽培套种经济效益高且耐阴的铁皮石斛,提高猕猴桃果园棚架下空间利用效率和栽培效益;

  3.采用T型套种盆栽果树架利用传统猕猴桃果园的畦间土地套种高经济效益的观赏盆栽并全园覆盖,提高猕猴桃果园地表空间利用效率;

  4.推广生态果园建园后只栽培砧木,翌年高位嫁接优良品种的栽培模式,降低猕猴桃果园前期管理成本,提高猕猴桃栽培成活率和丰产性;

  5.接穗芽朝下促进猕猴桃树形矮化的盆栽倒接方法;

  6.开发可同时嫁接多个品种和雄株,兼具观赏和食用的猕猴桃盆栽方法,总结了一套猕猴桃盆栽技术;

  7.制定了猕猴桃脱毒苗木规程和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

  四、猕猴桃采后若干特性与软化机制阐释

  1.测定猕猴桃采后贮藏和软化过程中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糖酸等果实品质风味指标;

  2.开展猕猴桃软化相关mRNA、miRNA、lncRNA和circRNA组学研究,挖掘多聚半乳糖醛酸酶AcPG、漆酶AdLAC和过氧化物酶AdPOD基因等果实软化重要相关基因,阐释猕猴桃果实软化机制,为果实采后的品质保障与贮存条件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猕猴桃产业化集成开发与科技推广机制创新

  1.充分利用猕猴桃果园冬季和夏季修剪废弃的大量鲜叶以及我国普遍存在的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开发富含多糖、多酚和氨基酸等保健成分的猕猴桃叶茶新工艺,延伸猕猴桃产业链;

  2.结合福建省气候环境条件和猕猴桃发展现状,在猕猴桃脱毒苗木繁育、品质与分子生物学研究、高产优质品种选育与研究、盆栽和叶茶研究与利用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科技推广机制创新。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