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螺属(腹足纲,坚齿螺科)系统学与皱疤坚螺谱系地理学研究
来源:成果转化处、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时间:2019-04-04 18:20

  本项目针对坚螺属及相近属的代表种进行深入的贝壳形态学、软体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厘清了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解决了关键的系统分类难题,主要成果如下:

  1、建立了陆生软体动物标本库。通过在中国南方和越南北部的系统调查和采集鉴定,共获得陆生软体动物标本28科、108属、680种,约6万多号。厘清了这一地区陆生软体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2、发现新种13个。通过在坚螺属分布区的系统调查和野外采集,获得该属标本36种6千多号。重新描述了这些物种的形态学,首次记录了17个物种的生殖系统特征。经贝壳形态学、组织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新种13个,先后发表于国外SCI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

  3、重建了坚螺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基于线粒体COI、16srRNA基因和核基因间隔区ITS2序列,结合贝壳形态学、组织解剖学证据和地质历史事件分析,通过支序系统学方法,重建了系统进化树,厘清了坚螺属与相关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探讨了坚齿螺科的区系及其形成机制,确定了坚螺属各亚属的系统学位置。通过厘清归并,修订种属级分类单元15个,解决了目前国内外学名混乱问题,代表成果发表于国外SCI期刊。

  4、建立了皱疤坚螺谱系地理学模型。基于线粒体COI、16srRNA基因和核基因间隔区ITS2序列,选用DnaSP 5.0 等8种软件,建立了皱疤坚螺谱系地理学模型,揭示了皱疤坚螺的种群遗传结构特征,阐明了该螺的起源中心、扩散路线和进化历程,分析了其在适应生存环境方面的竞争优势。核心成果发表于国外SCI期刊。

  5、其它。测定了4种坚螺和其它5种蜗牛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建立了坚齿螺科DNA条形码和物种信息数据库。

  项目实施期间,获国家奖1项、省部级奖2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7篇,其中SCI论文6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公示3项,制定技术标准7项。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