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来源与背景
项目任务来源于福建省林业科研项目"江南油杉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闽林科〔2013〕5号)。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 Flous)是我国特有树种,为松科油杉属常绿大乔木,抗逆性强,树姿雄伟,树干高大通直,高可达40 m,胸径可超过2 m,枝叶繁茂而又浓绿,球果硕大,树冠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木材坚实、纹理直,有光泽,耐水湿,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和园林绿化观赏树种。天然分布的江南油杉,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自治区,生于海拔800米以下阳坡的林缘、村边、庙旁。由于江南油杉自然分布数量有限,树形高大,具有较为特殊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及人为砍伐破坏的影响,使得江南油杉的天然林资源已经处于渐危状态,因此有必要采取人为措施来挽救和保护该树种。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对我省江南油杉种质资源的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江南油杉种质资源库,对部分江南油杉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保存。通过建立江南油杉种源和家系试验林,对优良种源和优良家系进行初步选择,为江南油杉的良种选育工作打下基础。通过本研究,有助于对我省重要乡土树种江南油杉的人工保护和繁育,对该树种的长远发展以及我省林木生态多样性的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主要论点与依据
3.1 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
2013年10月和2014年10月,项目组连续两年在浙江省和福建省开展了江南油杉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工作。根据树高、胸径等生长情况和通直度圆满度等外观性状,采用五株优势木比较法,在浙江省泰顺县、龙泉市,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屏南县、大田县、德化县、福清市、福州市晋安区、福州市马尾区、建阳市、闽侯县、闽清县、邵武市、南平市延平区、永春县、永泰县、柘荣县和周宁县等18个县、市(区)开展了优树选择工作,并对所选优树进行了种子收集工作,共调查和收集种源18个,家系67个。
3.2 育苗技术研究和容器实生苗培育
2013年底,项目组在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进行不同基质和不同容器规格育苗对比试验。分别设计5种不同类型的供试基质和7种不同规格的供试容器,分别找到了对苗高、地径和单株干物质量最有利的基质,以及适合江南油杉育苗的容器规格。2013年和2014年,项目组在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对收集的江南油杉(油杉)优树种子进行了轻基质网袋容器播种育苗,共培育江南油杉(油杉)容器苗6.3万余株。苗龄10个月时,平均苗高可达11.7cm,平均地径可达0.15 cm。
3.3 种质资源库和试验林营造
2015年3月,在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建立种质资源库9亩,建库材料为2013年收集的福建和广西种源的49个家系,资源库设计5株单列小区,3次重复,株行距2.0 m×2.0 m。2014年1-3月和2015年1-3月,项目组先后两次在福建省永春碧卿国有林场、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和福建省华安西陂国有林场等试验地点共营建家系和种源试验林56亩,各类示范林39亩,
3.4 优良家系和优良种源初选
2015年1月对2013年底采种育苗的38个江南油杉优树子代,进行了苗期优良家系和优良种源的初选。通过综合分析,初步选出了6个苗期表现较好的家系,入选率为15.8%,其苗高、地径和成活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3.96 cm、0.18 cm和59.50%,苗高遗传增益和地径遗传增益均值分别为16.54%和14.76%;同时,在7个种源中初步选出2个苗期生长表现较好的种源,其苗高、地径和成活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2.05 cm、0.16 cm和53.47%。
4.创见与创新
项目首次对我省及周边地区江南油杉主要分布区的种质资源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摸清了我省及周边地区江南油杉资源的生存现状,并收集保存了江南油杉种源18个,家系67个,共建立种质资源库9亩。项目首次系统地对江南油杉的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效果较好的容器实生苗育苗方法。项目首次在福建省永春碧卿国有林场、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和福建省华安西陂国有林场等多个试验地点营建家系、种源试验林和各类示范林,面积达到近百亩,并在苗期初步选出表现较好的种源2个,表现较好的家系6个。通过几年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科技成果,并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广西林业科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目前,共已发表学术论文5篇。
5.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收集保存了江南油杉种质资源近70份,为今后良种选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建立了成熟的江南油杉育苗技术体系,为今后规模化培育江南油杉种苗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利于推动江南油杉人工林的大面积推广,改变我省人工林造林树种单一的现状。同时,项目建立了江南油杉各类示范林近40亩,通过示范效应可以有效带动周边林农种植江南油杉这一优良树种,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科技兴农,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