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薯类作物遗传育种
2.主要技术内容
在2000年左右,花青素的营养保健功能使得紫肉甘薯成为甘薯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由于国内品种匮乏,国外品种快速进入。但这些品种在国内种植适应性较差、食味品质差、关键品质不适应产业需求等因素,造成产业发展初期就徘徊不前。项目组通过种质收集鉴定与创制、结合抗病育种技术,历经18年研究,取得以下科技创新。
(1)育成两个品种实现福建紫肉甘薯省级审定和国家鉴定零的突破。福薯9号于2008年通过福建省审定,该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性等超越同时期紫薯主栽品种夏引1号,食用品质特别突出,是福建省甘薯区试食味评分最高的品种;福薯24于2014年通过国家鉴定,该品种在国家区试中表现食味评分第一,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分别比增17.19%、33.26%、41.12%,均为第一,抗病性强,是福建省甘薯主栽品种。
(2)构建特色明显的优质抗病紫肉甘薯育种技术:针对不同产业阶段的提出育种目标,先后选育出特优质型、优质广适型和高花青健康型等一系列新品种;创制了优异亲本材料"福薯13号",多家育种单位以"福薯13号"为亲本选育出新品种5个,其中高花青素品种"福薯317花青素100.19 mg/100gFW,高于2006年至2015年全国区试所有参试品种;该品种花青素单体14种,酰基化花青素含量是非酰基化的90.06倍,生理活性高;利用研发的病害6种鉴定技术,建立贯穿育种全程的抗病性评价,育成品种在抗病性方面表现良好;鉴定各类材料864份,获得抗性材料109份,并为全国20余家育种单位提供了服务。
(3)构建健康种苗繁育技术体系:研发出薯瘟病菌和多种病毒的LAMP可视化检测一系列技术,首次实现了对种苗薯瘟病菌的准确、高效、快速、可视化及微量检测;对种苗试管苗、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种进行全程监测;提出并建设"1+3"健康种苗高效繁育网络,繁育健康种苗4.6亿株,健康种苗覆盖率超过96.7%。
(4)实现"技术-转化-产业"的协同跨越式发展,创新出"产业带+产业链"的推广模式。提出紫色甘薯产业带建设的推广思路。通过加快技术熟化和核心示范片建设,围绕高品质、高附加值、多样化产品开发,推进福建省首个甘薯品种权的实质性转让。形成地标产品1个、绿标产品3个、连城地瓜干加工产品32个、紫薯淀粉产品1个、紫薯粉丝产品1个。2009年全省紫肉甘薯推广面积占甘薯总面积的1.68%,到2018年占比上升至23.85%。
3.授权专利、文章及标准
审(鉴)定品种2个、申请登记1个,颁布地方标准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32篇。
4、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2016-2018年,福薯9号推广面积9.51万亩,福薯24推广面积49.63万亩,两个品种累计推广59.14万亩,增社会经济效益83425.27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