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园减量施肥关键技术及专用肥研制与应用
来源:成果转化处、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时间:2023-04-25 17:28

  本项目针对福建茶园土壤管理及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研究福建茶园土壤肥力现状及丰缺指标、福建主栽茶树品种养分需求规律及施肥限量标准、茶园有机肥替代等技术,研制茶树专用配方肥,取得成果如下:

  (1)提出基于茶青相对产量的茶园土壤碱解氮、Olsen-P和速效钾丰缺指标:茶园土壤碱解氮、Olsen-P和速效钾的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245 mg kg-1、34mg kg-1和114 mg kg-1,低产临界指标则分别为126 mg kg-1、13 mg kg-1和69 mg kg-1,为评价茶园土壤氮磷钾丰缺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

  (2)测定分析了7697个代表性茶园土壤样品的主要肥力指标,系统分析福建茶园土壤质量。福建茶园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平均分别为4.3±0.5和21.7±9.2 g kg-1,总体上茶园土壤明显偏酸,土壤有机质含量则普遍适中;茶园碱解氮、Olsen-P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分别为112.2±61.2 mg kg-1、32.0±47.4 mg kg-1和75.4±48.5 mg kg-1,总体上土壤碱解氮普遍严重缺乏,有效磷含量尚可,速效钾含量明显偏低。茶园肥力状况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需结合各区域茶园肥力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减肥增效技术模式。

  (3)提出了欧氏距离-离差平方和系统聚类分析结合类别间差异显著性检验方法定量划分茶园施肥效应类别,确保了分类结果的唯一性,实现茶园土壤肥力等级的定量分类。根据茶园氮磷钾肥效试验的茶青产量结果,欧氏距离-离差平方和系统聚类分析表明,在确保空白区和平衡施肥的茶青产量均值具有显著水平差异的前提下,可将铁观音、白芽奇兰、佛手、黄旦、水仙等乌龙茶茶园分为"高产茶园"、"中产茶园"、"低产茶园"等三种类型。研究结果确保了两两类别间的施肥效应具有显著水平的差异,为多年多点肥效试验资料的总结与制定施肥限量标准提供了基础依据。

  (4)提出福建主栽茶树品种铁观音、白芽奇兰、佛手、黄旦、水仙等茶园基于产量和土壤肥力水平的茶园施肥限量标准。针对当前茶园施肥随意性大,本项目基于福建典型茶区53个氮磷钾肥效田间试验结果和上述茶园施肥类别研究结果,按照各试验点所属茶园施肥类别归属状况,根据化肥施用上"就低不就高"和净增收上"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提出福建主栽茶树品种化肥限量标准,为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5)开展了茶园有机肥、化肥配施比例的长期定位试验,并在主产区进行多点验证,明确了茶园有机肥适宜的替代比例,达到了阻控茶园土壤酸化、改善茶园土壤理化和生物特性,为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6)开展了生物质炭对茶园土壤性质、养分供应、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明确生物质炭配施能有效改良茶园土壤性状、降低土壤氮素损失,提高茶树氮肥利用效率。

  (7)研制茶树专用生物炭基肥、茶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2个产品,取得肥料登记证;经14个产茶县试验示范,较习惯施肥减施化肥用量20%,平均增产7.1%,茶叶品质明显改善,平均增收361.5元/亩,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