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前大气颗粒物暴露对早期个体发育的不良效应及其影响机制
来源:成果转化处、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时间:2017-11-08 15:41

   项目针对妊娠期大气颗粒物(PM)暴露对子代发育危害问题,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福州地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通过环境大气PM吸入暴露、PM重悬液滴注暴露动物模型探讨出生前大气PM暴露对个体早期发育,包括精子、卵子、受精后宫内发育的胎体的影响及其远期效应,研究其作用机制,主要创新性成果有: 

  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明确妊娠早期PM10暴露与胎儿特定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显著关联性。该结论为国内首先报道。相比于发达国家低PM水平下同类研究结论的不确定性,该研究在较高PM10污染条件下进行,其结论更具说服力和科学性。 

  2、实验研究表明,环境浓度PM2.5宫内暴露对胎心发育有不良效应,使心肌细胞凋亡等敏感指标发生改变,在病理条件(如母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下其不良影响更显著,对于警示我国高PM污染暴露对胎儿健康的危害、研究防范措施有重大意义。 

  3、出生前PM暴露损害胎鼠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使其在青少年期免疫功能发生异常,其作用机制包括心脏调控因子T-bet和GATA-3改变、Th1/Th2偏移等;还能导致胎鼠肝脏、肺脏等脏器受损,出现组织学病理改变和敏感调节因子(CYP1A1、CYP1A)表达改变,提示PM暴露对胎体重要脏器有损伤效应。 

  4、大气PM主要来源之一柴油机尾气颗粒物(DEPs)对卵子、精子发育有显著不良效应,复方当归注射液或黄芪注射液可拮抗DEPs对卵子、精子的损伤,提示中医药在该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委托查新证明上述各主要研究成果为国内外首先报道(详见《查新咨询报告书》)。项目发表相关论文28篇,主要结果分别发表于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IF 8.443, 1区)、Toxicology(IF 4.017, 2区)、Environmental Toxicology(IF 3.131),以及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专业期刊,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专题讲座等交流。研究结果被它引120次,其设计思想、研究技术被多家单位借鉴和应用,表明该研究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就本项目研究,环境影响早期个体发育世界权威专家、《Life Sciences》杂志主编Wold LE等认为该项目对于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和政府大气污染整治规划都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是对世界范围内大气污染早期个体发育影响研究的重要贡献;"This is an important topic"和"ambitious project ... with a lot of forethought",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表明本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研究结果和结论对我国大气环境治理相关政策制订以及优生优育国策施政,保护母婴健康、提高下一代整体素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数据。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