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我省力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据省科技厅统计,福建省国家高企研发投入占全省企业研发投入的60%以上,形成全省80%以上的知识产权,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2021年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漳州在“十四五”时期,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截至2020年,漳州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59家,位居全省第4,增幅48.96%;全社会研发投入73.57亿元,增幅达到27.4%。
贴心辅导 培育高企蓄水池
从2020年开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进一步从严把控,要求企业知识产权获得要有延续性。
福建省兴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建筑企业,主要经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土石方工程施工等。“我们刚开始报送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时候,用了40个立项做支撑,烦琐的资料整合与复杂的财务数据归集,真的太难了。”公司副总经理张丽嫔说。
由于行业属性,建筑业公司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难度较大。如企业所有知识产权获证的时间都是同一时间段,会被质疑为临时包装。所以,辅导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甄别、规范研发经费归集成了关键。
漳州市科技局针对企业申报中的困难,派专人对重点企业实施一对一线下辅导,帮助企业查缺补漏。
“要提前划分出属于高新技术部分的收入,企业虽然有很多知识产权、研发项目,但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必须是支撑主导产业的相关专利。”漳州市科技局工业科科长陈元波说,我们对此建议企业要立足研发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匹配性,分类梳理各类研发支出。
“一开始做资料,我们对于研发投入的归集很模糊,无法准确对应自己的企业属于哪个层级的研发投入比,对应的财务预算匹配也不明晰。”张丽嫔说。在市科技部门的指导下,2020年,福建省兴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包含集团旗下的兴岩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兴岩建材有限公司,3家公司一同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目前,这也是我省建筑行业民营企业内唯一被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把公司已拥有的3项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全部运用于申报国高材料中,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这4项重要指标均达到要求分值。”张丽嫔说。
据悉,今年漳州市科技局已开展2场线上培训,在线辅导培训20余万人次。漳州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抓手,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的梯度发展;将近几年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企业、入围各级创新创业大赛的企业中符合高新技术领域的也列为培育名单。通过梳理企业成长性、研发能力、知识产权等情况,建立培育库,明确培育对象,目前全市储备培育企业200多家。
回报丰厚 加强企业创新动力
“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志雄说。
龙溪轴承作为关节轴承的民族品牌,坚持科技创新,着力构建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为核心的关节轴承技术创新平台,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等20余项,拥有国家授权专利94项……
“我们每年研发费用支出占主营收入的比例达15%以上,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强力保障。”陈志雄说,通过国高的认定,龙溪轴承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达12%。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也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标志,认证后可享受3年的25%至15%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
福建海山重工致力于大型钢结构工程的设计、研发制造。2017年,公司自主研发的“DM450”集装箱正面吊起重机被认定为福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填补了省机械制造领域的空白,也极大降低国内客户的采购成本及使用成本。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福建省科技型企业”等称号。“获评高企后,享受的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研发补助等各种政策红包,有力助推我司不断投入科技创新及设计转型。”海山重工副总经理曾勐说。
据了解,漳州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享受所得税减免优惠的企业数和金额逐年增加,从2016年78家企业享受减免2.4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84家减免5.61亿元。2020年,共有121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出入库奖补资金3902.85万元。
强健平台载体 攻克行业难关
自漳州提出“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战略以来,全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漳州市委、市政府组建科研“大兵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
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国之重器”,轴承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长期以来,国内高端轴承市场几乎被进口垄断,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发展受制于人。
“把握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前瞻部署,精准瞄准产业市场发力。”漳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林志宏说,为加快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瓶颈,指导龙溪轴承公司牵头组建了漳州市装备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目前,龙溪轴承公司已建立全国唯一的关节轴承研究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检测实验中心等一流的创新平台。漳州市装备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龙溪轴承公司强大的创新平台,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充分发挥“借脑”纾困的作用,为漳州市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服务国内装备制造产业,攻克行业痛点难点堵点,实现产业化。”龙溪轴承公司负责人说,针对技术与产业精准对接难的痛点,研究院利用专业的资源优势,帮助中小企业打开技术创新的通道,加速推进优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现实体经济与高端创新资源的互动连接,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各类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漳州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围绕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和需求,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为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提供科技支撑。
今年,漳州市科技局将大力贯彻落实《漳州市支持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八条措施》,对评估合格的机构予以100万元运行费用补助,连续评估与补助5年,提升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水平。目前,全市已布局装备制造、钢铁、石化、食品等领域的6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5个、新型研发机构7个,有效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产业初步集聚发展。
(记者 于莉 通讯员 周志荣 蓝毅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