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相关链接
杨桃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_ 农、林、牧、渔业_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杨桃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
来源:成果转化处、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时间:2018-10-12 16:44 浏览量:886

  项目组针对福建省杨桃缺乏优质良种和产业亟需提升这一现状进行研究,取得如下进展:

  1、杨桃良种引进与筛选,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2个

  通过杨桃种质资源收集、品种引进等方式,开展不同杨桃品种农艺性状、氨基酸等指标的分析评价,选育出适应福建气候特点的优质杨桃品种5个,其中2个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

  '软枝蜜丝杨桃':该品种一年多次开花,成熟时呈橙黄色,单果重240~35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维生素C 29.6毫克/100克,可溶性总糖10.1%,可滴定酸含量0.26%,坐果率高,早产、丰产、抗病性强,果实肉质细嫩,纤维少,风味清甜。适宜福建省南部低海拔无霜或轻霜地区种植。

  '香蜜'杨桃:该品种适应性较强,一年多次开花,成熟时呈金黄色,单果重250~3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0%,维生素C 23.6毫克/100克,可溶性总糖含量9.80%,可滴定酸含量0.15%。果实爽脆化渣,汁多味甜,品质优。适宜福建省南部低海拔无霜或轻霜地区种植。土壤适应较广。

  '云霄酸杨桃':由云霄县当地土杨桃品种中筛选出来,适应性较强,单果重200~300克,果棱厚,种子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50%,可滴定酸含量1.2%。果实金黄色,种子多,味极酸。土壤适应性强,抗寒抗湿,与甜杨桃嫁接亲和性好,长势强、成苗快,可以有效降低育苗成本,提高嫁接苗质量,是甜杨桃育苗时的良好砧木材料。

  2、开展杨桃果实品质形成的转录组学研究

  基于Ill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甜杨桃、酸杨桃的3个不同发育时期果实进行了转录组测序。获得12个文库并进行了拼接,共得到99319个Unigenes,总长度约为72.0 Mb,平均长度为725.3 bp。利用公共数据库对获得的Unigenes进行Blast比对,52.0 %(51642个)的Unigenes 得到功能注释。从分子水平上解释杨桃果实发育特征和果实品质形成机理,为今后开展杨桃分子辅助育种和果实品质调控的奠定了理论基础。

  3、开展杨桃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提高杨桃栽培经济效益

  根据福建的气候特征和栽培技术条件,以品质提升为目标,项目组研发产期调节、杨桃增甜专用肥开发、套袋和杨桃防虫种植棚等杨桃生产关键栽培技术,发表《闽南地区杨桃产期调节技术》、《不同材质套袋对杨桃果实品质及保温防寒的影响》、《闽南地区杨桃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等相关论文,申报专利7项。

  4、开展杨桃果实包装、运输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促进福建杨桃产业发展

  针对杨桃果薄、运输过程中棱边易受伤、变褐受损的问题,开展杨桃单果包装、物流运输包装盒等技术研发;针对杨桃果实边角苦涩、核多问题,开展去边、去核等辅助装置研制;针对杨桃果品特性,开发出冻干杨桃脆、杨桃酒、杨桃罐头、杨桃干等系列产品。申报专利4项,开发产品4个,促进了杨桃产业链延伸及产值提升。

  5、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杨桃栽培技术规范》,促进福建杨桃产业化发展

  针对福建省杨桃生产的地理气候特点,通过对杨桃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研究制定了福建省杨桃的育苗、果园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等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杨桃栽培技术规范》(DB35/T 1435-2014),2014年5月21日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为福建省杨桃生产提供可供操作的技术标准,推动福建杨桃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6、产业化应用及示范推广

  依托合作社促进杨桃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云霄县富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杨桃鲜果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连续4年获得农博会-花博会畅销产品奖,被评为漳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理事长被评为漳州市最美农民,充分发挥了农民合作组织的龙头示范作用。

  在福建省贫困县(云霄)、革命老区县(南靖)等县市,通过杨桃良种与标准化示范与推广,促进农民增收,甜杨桃种植成为闽南地区品牌农业之一。云霄杨桃通过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在长达半年的鲜果上市期中,同时通过微店等开展网络订货与销售,通过举办杨桃欢乐采摘节,促进杨桃观光采摘活动,游客络绎不绝,促进了杨桃鲜果和系列加工品的销售,促进了餐饮、住宿、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具有长期、稳定的扶贫效果。央视《致富经》栏目、厦门日报等媒体还对当地杨桃产业进行了专题报导。

  7、技术成果: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2个;专利申请11项,其中授权专利8项;研发新产品4项;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1项; 发表论文13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