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研究解决了松、杉木屑的降解、去除抑制香菇菌丝生长的有害物质。主要采用石灰堆积发酵、陈化方法,来降解和去除能抑制香菇菌丝生长的油脂、单宁、萜烯类等有害物质,使松、杉木屑像阔叶树木屑一样菌丝得以正常生长和成为香菇栽培的优质培养料。根据试验表明:松、杉木屑不同梯度堆积发酵、陈化5—7个月,袋产量达700克以上,生物学转化率达70%以上。试验筛选出了香菇松、杉木屑较高产优质的中偏低温型香菇808、937和中偏高温型香菇18等3个当家菌种。筛选出较高产优质香菇松、杉木屑培养基配比约为33%—45%,代料超过50%产量有明显下降趋势。试验得出香菇松、杉木屑“爆发式”出菇2潮菇袋产量达0.75公斤,缩短出菇期近40天。
研究设计和试验总结出一套香菇松、杉木屑水帘降温设施大棚周年栽培技术。主要有:总结设计出一套日产4万袋(筒)香菇菌筒工厂化流水生产线与水帘降温养菌房、水帘降温出菇大棚、水帘降温供水系统的建设与设备配置及水帘降温工厂生产设施周年栽培技术。
同时,在项目实施中,摸索、总结出了香菇产业化经营运作体制,即“公司+合作社+科技+基地+农户”的产业运作方式(即安农公司+老金食用菌合作社+市、县食用菌站、所+示范基地+菇农)和建立菌种供应给农户生产的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合作机制,使项目的实施、推广能有效、顺利的开展和运行。
项目实施期内,共利用松、杉木屑下脚料约达1116.7吨(相当于节约阔叶树木材约达1116.7万立方米),辐射带动2个县的菇农应用松、杉木屑水帘降温设施大棚栽培香菇达354.5万袋,产量1899.25吨,产值1800.67万元,利润568.15万元,增收节支91.53万元。其中安农公司利用松、杉木屑水帘降温设施大棚示范栽培香菇生产330092袋,产值172.37792万元,利润72.22822万元(其中出口菌筒达270367袋,创汇22.1064万美元),解决农民就业60多人。
本项目大量、充分地利用我市山区最为丰富的松、杉木屑下脚料栽培香菇,既能缓解“菌林”矛盾,减少环境污染,又能为山区经济发展、开辟就业门路和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营养保健食品,做到变废为宝,一举数得,较好地达到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及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